香港出版社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闻动态

好书让科学流行起来

發布人:管理员   發布時間:2013-1-12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在图书市场上,科普图书销售无疑是个亮点,无论是网店还是实体店,科普图书的增幅与其他图书相比是非常明显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增加.专家、学者、出版人共论科普出版——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我们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同情.”这是美国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为纪念科普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逝世而撰写的讣文,这段话深刻阐释了科普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虽无法瞬间生效,却能经日积月累而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在图书市场上,科普图书销售无疑是个亮点,无论是网店还是实体店,科普图书的增幅与其他图书相比是非常明显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增加.10月10日,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揭晓,从获奖作品看,获奖作品数量及质量均超过上届,但从科普出版整体分析,我国科普图书创作在数量、质量、创作人员、出版渠道等方面依然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日前,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期间,《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科普出版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参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和一些科普出版社的负责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科普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科普出版营造了极为良好的氛围,各出版单位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科普出版,让科学流行起来.
        成功在于坚持积累
        如何做好科普出版,专家、学者及出版人都在反思.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世平认为,十余年来,国内科普图书(包括医药卫生、工业技术、农业科学等)的市场表现并无太大变化,单品种的印数大多保持在3000册~5000册.“如果将目光锁定科学文化图书,单品种的发行量则更少,难得有品种跻身畅销书之列,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如早期的《时间简史》,后来的《万物简史》.《美丽心灵——纳什传》也借着其改编电影获得奥斯卡奖的东风销售了数万册,而这只是极少数的特例.”她表示,目前国内爱好科普的读者偏少,是国内科普图书出版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
        王世平认为,多出版优秀科普作品,是改变科普现状的最根本的基础.“现在出版业的浮躁之风日盛,浮躁风气下产生很多问题,而相较之下,在科学文化传播和积累背后的那种求真务实精神,很值得发扬和提倡.”王世平表示.
        有着40多年出版经验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原社长吴智仁至今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出版市场兴起了科普图书的出版热潮,多家出版社推出很多科普丛书.“这些丛书刚一出版时颇有声势,但真正能坚持10年以上,并打造成品牌的实属少数.”他认为,打造科普图书品牌重在坚持.虽然出版社的努力不能****解决问题,但坚持出版优秀科普作品是改变科普现状的基础.“目前科普出版正处在一个分化阶段,一批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出版社将越做越好,而一些只追求短期效应的出版社将会慢慢退出科普出版.”吴智仁说.
        “创意上下的工夫不够,低层次的重复出版和跟风出版均体现着科普出版工作中创意的匮乏.”人民邮电出版社原总编辑陈芳烈如是说.
        “影响虽无法瞬间生效,但是其品质是会传承下去的,是会在社会辐射出其影响力的,能经日积月累而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认为,读者阅读有追求,出版社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出好书,创品牌.”他表示,一个出版社要发展,经济是基础.但在经济有保障的情况下,要有自己的品牌图书,要有精品.“出版社要发展,仅靠数字或者是经济效益来衡量是不行的,一定要出精品,创品牌.”他表示,一本好书所产生的社会辐射力会超过100本平庸的书.“我们只要将做精品的理念转化成行动,就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卞毓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