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版社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闻动态

香港出版社评《权力的伤口》

發布人:管理员   發布時間:2013-1-3
        人类学家菲利普·巴格比认为,“今天散在无数种专门性刊物中的历史论文,如果没有人把它们的结论综合起来,加以融会贯通,那么这些论文便只能是历史的研究,而不配叫做史学”.西方的****史家,在做专题研究工作的同时,亦热衷于撰写普及性著作,将研究成果向社会推介.反观当前的史学界,史学研究同社会公众需求之间的隔膜似是不争的事实.专业史家坚守着史学的精英传统,其研究成果在重重学术话语包裹之下显得隔尘绝俗而令普罗大众敬而远之,主流史学与社会公众之间遂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一些非专业人士倒乐于在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普及中扮演客串的角色,但往往由于专业素养的缺乏,又难免陷于捉襟见肘的窘态.于是,一方面是大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史家“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的叹息.而史学读物的出版市场各种哗众取宠的“秘史”、“戏说”大行其道,对历史随意篡改歪曲,娱乐性成了****追求,无疑消解了以“求真”为根基的历史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史学危机”的呼声仍然发人警省.
        学术研究与通俗写作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黄仁宇、吴思、傅国涌几位先生的通俗史学著作即较好地把握了二者的切合之处,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炉,因而一时洛阳纸贵.最近出版的《权力的伤口》,亦为史学通俗写作不可多得的力作.作者李俭先生是一位史学博士,在学院中沐受过史学大师的濡染,获得了严谨规范的学术训练和广博丰厚的知识积淀,进而选择以万象杂陈的清史及中国近代史为主攻方向,研究成果丰硕.正是有感于主流史学遭受公众冷落而日益边缘化的现状,他投身通俗史学领域,以雅俗共赏为自己撰述之鹄的而孜孜以求,力图在保持著作较高品位的同时,又能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让读者获得阅读的轻松和愉悦.平心而论,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深厚学养、灵动文笔缺一不可.《权力的伤口》是李俭先生厚积薄发之作,亦表明他在向通俗史学转型中迈出了相当坚实的一步.
        依笔者看来,从皇权传承的视角来剖析绵延数千年的专制体制无疑相当犀利,切中了要害,而将距今并不太遥远的清王朝作为解剖的标本亦深具典型意义.此书运用“历史的纵深、小说的结构、散文的笔法”,让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景历历可感.对于李俭先生的叙事功力,笔者十分佩服,一幕幕兄弟成仇,父子反目,功臣喋血,阴算阳谋,明枪暗箭的恢宏而又悲怆的历史场景,出之以灵泛而不失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史学的本质终归还是叙事,西方史学近年亦有向叙事史回归的趋势,此书是与叙事史复兴这一潮流暗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之下,“求真”的意旨似乎显得无足轻重,史学与文学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李俭先生对这种片面强调史学人文维度的倾向显然持保留态度.虽然为追求可读性而省去了大段艰深晦涩的考据,但他仍恪守严谨求实之学科规范,力求下笔持之有故,信而有征.不难看出,李俭先生是在以写学术专著的心态和方式在进行通俗史学的撰述,在综合学界成果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文后征引的包括《清实录》、《清通鉴》、《满文老档》、《东华录》、《清史稿》、《李朝实录史料》的大量文献,充分彰显出此书坚实的学术底蕴.
        如果仅止于历史细节的描述而缺少了作者本身眼光独到的深遽思考与现实关怀,这样的历史著作是缺少灵魂的,也难以真正吸引到有品味的读者.李俭先生深知通俗与庸俗、媚俗之分际,他将笔触伸入社会和历史的脉络以及当事人的心灵深处,探寻专制权力更迭的斯芬克斯之谜,体现出思想的锋芒.作者的笔调决不迎合读者的趣味而随之起舞,在坚持独立的思考立场上,对于专制权力的交接做出了相当深入的透析.予读者以阅读快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给读者历史的智慧.李俭先生学识广博,哲学、政治学都颇有根底,此书虽然以史学为载体,却不能忽视其哲学的视角与政治的维度.正是这种跨学科的优势,使得他在纵览清王朝数百年风云时能够操高屋建瓴之势,以自己独创的“奴性选拔、空降现象、理性公正、暗流定理、叔嫂政治、豪格难题”等具有历史生命力的语言工具,透析整个皇权社会的高层政争,并从中抽绎出中国数千年专制政体死结所在:人治社会中,官员乃至皇帝接班人的选拔和擢升缺乏客观标准.自小所浸淫的四书兼五经、所尊崇的天地君亲师、所信奉的仁义礼智信,无法与卑劣的人性和灰社会的运行规则相结合产生的生态系统抗衡.在利益和权力的转换器下,人性扭曲为阴鸷的眼神和冰冷的利箭,道德让位利益,律法屈从陋规,拍溜、贿赂、投机、结党、裙带,就成为晋升的必然而****的路径.而所有的竞争没有胜利者,也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只有生与死,毁与谤.这一专制权力的致命伤口怎样才能弥合,所有论述无不指向现代民主与宪政.
        深厚的底蕴,深沉的主题,出之以不失幽默的轻快文字,最显出著者举重若轻的功力.著述的高境界是深入而浅出,李俭先生此书庶几近之.笔者衷心期待李俭先生在成功迈出转型的第一步之后,能够给读者奉献出更多更好的通俗历史著作.同时无须讳言,要真正克服史学边缘化的危机,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史家转换“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撰述理念,参与到通俗历史的写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