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图书的抄袭
發布人:管理员 發布時間:2014-11-20
香港出版社为各位介绍如何界定抄袭的范畴,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剽窃(抄袭)一般来说应当遵循两个标准:第一,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第二,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关于“适当引用”的数量界限,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也有人对这种数量界限提出异议,认为对剽窃(抄袭)作品的认定,很难单纯从量上来把握,主要还是要从“质”上来确定。香港出版社发现此种见解也并非没有道理,但如何从“质”上来确定同样也很难把握。香港出版社告诉你种情况下,如果文字跟原作者的文字部分或全部相同,在西方一般也算剽窃(文字剽窃),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个算雷同吧;如果文字跟原作者****不同,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这在西方也算剽窃,但在中国这个不算抄袭,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创作方式。作者在文章中没有明确指明了这是某人的观点。这个时候,又没有加以注释,不管是否文字相同或相似,一般都认为是抄袭或剽窃。如果如此引用的观点不多,又不是自己的核心观点,可以界定为抄袭,如果如此的观点占整个文章的比例很大,或作为自己的核心观点使用,就要算剽窃了。所以,不管如何引用,都应该注释。香港出版社认为最差的方式也起码要在文章中能够让人分得清哪些观点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
上一個:严格法律出版的按照香港出版社
下一個:出版业如何完成****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