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版社带你穿越历史隧道,牵手名著人物
有人说当今读书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就连中国古典小说都用图片或动画来阅读了.且不说中国四大名著在八九十年代就陆续地被改编搬上了电视荧屏,单说前几年大街小巷竞相播放的戏说版的《大话西游》,就有剑走偏锋之势.近年来,据报载,韩国、日本国也将《西游记》改编成电视剧,其中竟将活泼机灵的孙悟空改写成凶神恶煞般的魔鬼,顿失神仙灵性;更将潜心取经的唐僧改写成英挺俊拔的当代小生,众多妖女神怪为之倾城奋追——如此解读中国四大名著,将给广大青少年读者造成怎样的误导呢?
《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郭英德教授说:“不要减弱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更不要丧失了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应该将宝贵的阅读时间投放到名著本身的阅读中来”,不要被有关的论文、学术研究以及改编后的影视剧等“第二手文献”牵扯住,“不怕读不懂,就怕不去读,多读几遍,自然就懂了”.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读之百遍,其义自见”.
郭老师这是在教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只有阅读原著小说,才能亲自品味小说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古代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这正如品尝名厨主理的名家菜品,自己尝个新鲜总比经别人咀嚼后得出的评说更真实、可信吧.所以说,亲自阅读名著才是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接下来,他又是怎样说的呢?
有了这正确的阅读方法引路,我很想知道郭英德老师是如何解读“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的.
先看刘备吧.刘备是汉室正宗,是《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仁德明君,他具备了儒家的传统风范:宽仁厚道,义侠机智,知人待士,仁人爱物.历来评说刘备这个人物时,从来都是正面评价居多.可是,郭老师说:“《三国志演义》小说在肯定刘备的上述特点时,还不时地揭露他性格中隐蔽的一面,这是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他读出了小说里暗示的一方面.他说,刘备伪善,其作假的功夫要比曹操高明,因为“刘备的作假是权术与真心天衣无缝的结合”,在长阪坡一战中,赵子龙孤身一人从曹操大军的刀丛箭雨中救出了刘备的独子阿斗,而刘备接过孩子,马上掷之于地,骂道:“为汝这孺子,几乎损吾一员大将!”“刘备摔阿斗,是摔给众人看的,感动得赵子龙‘泣拜谢之’,说:‘云虽肝胆涂地,不能报也!’这一摔,要是摔重点儿,阿斗不死则伤,可是刘备摔得不轻不重,拿捏得恰到好处,可见他用心良苦.”郭老师说:“对曹操,是既厌恶他的奸诈残忍,又佩服他的强悍刚毅;对刘备,是既欣赏他的仁义宽厚,又讨厌他的伪善柔弱.”郭老师是在提醒我们,写人不能一边倒,千人一面就会落入模式化的窠臼,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奸人有优点,好人也自私,把握人物的特点,才能将人物写得丰满、真实、立体.
郭老师还将四大名著之间的人物进行横向比较,对人物的性格进行深入剖析. “如果把王熙凤比做曹操的话,薛宝钗就是刘备.”“守拙、装愚一整套,就很像刘备的行为方式,因为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用了种种方法,最突出的就是以退为进、守拙装愚的方法,能屈能伸.”“有人评价她像刘备,就是因为她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掩藏甚至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薛宝钗能够遵从自己的本分,适应社会.她“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守时,自云守拙”,“愚”恰恰是儒家传统的美德,这是说薛宝钗是一位儒家典范的淑女.这是将王熙凤与薛宝钗进行比照后得出的结论,再看林黛玉与薛宝钗如何比较吧.“林黛玉是一种****的结合体,从她的内心到她的外表,她的瘦弱,她的病态,她的忧郁,她的哀愁,都构成一种和谐的美.薛宝钗恰恰相反,从她的丰腴,她的健康,到她的渊博的学识,理性的思考,为人处事的方式,也都是一种无可挑剔的****统一.”“薛宝钗的博闻强识,超过了贾宝玉,也超过了林黛玉.”她能够成为皇宫才女之官的候选人,她所有的知识结构,林黛玉是没有的.从这点来看,薛宝钗还是一位才女.
薛宝钗很符合传统的儒家人格典范,还表现在她“会做人”.贾母口里说着如何疼爱林黛玉,却从未给黛玉置办过什么宴会,却大张旗鼓地张罗着给薛宝钗过生日,但薛宝钗也表现得很好.“贾母让薛宝钗点吃的东西,点听的戏,而薛宝钗不是点自己喜欢的,而是点长辈喜欢的.从贬义来说,这是专门迎合别人;从褒义来说,是有报孝之心,长辈喜欢的,我就应该喜欢.”她点的都是贾母喜欢的甜点,也点了贾母喜欢听的热闹的戏.薛宝钗还很善解人意,会帮人找借口,处理善后之事.例如,王夫人一句气话把金钏儿逼得投井自杀了,王夫人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薛宝钗来为闷闷不乐的王夫人找借口开脱罪责了;她先说王夫人是长辈,严加看管奴才,是金钏儿自己想不开自杀了,这与王夫人没关系;然后再说,人死了不能复生,再流泪再忏悔也没有用,最理性的方式是多给点钱,让她家今后过得好一点——这样,薛宝钗既开导了王夫人,得到了王夫的赏识,又果断地理性地处理了事情,从事情的发展方面来说,既然悲剧已经发生了,这样的处理方式和好.
《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郭英德教授说:“不要减弱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更不要丧失了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应该将宝贵的阅读时间投放到名著本身的阅读中来”,不要被有关的论文、学术研究以及改编后的影视剧等“第二手文献”牵扯住,“不怕读不懂,就怕不去读,多读几遍,自然就懂了”.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读之百遍,其义自见”.
郭老师这是在教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只有阅读原著小说,才能亲自品味小说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古代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这正如品尝名厨主理的名家菜品,自己尝个新鲜总比经别人咀嚼后得出的评说更真实、可信吧.所以说,亲自阅读名著才是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接下来,他又是怎样说的呢?
有了这正确的阅读方法引路,我很想知道郭英德老师是如何解读“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的.
先看刘备吧.刘备是汉室正宗,是《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仁德明君,他具备了儒家的传统风范:宽仁厚道,义侠机智,知人待士,仁人爱物.历来评说刘备这个人物时,从来都是正面评价居多.可是,郭老师说:“《三国志演义》小说在肯定刘备的上述特点时,还不时地揭露他性格中隐蔽的一面,这是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他读出了小说里暗示的一方面.他说,刘备伪善,其作假的功夫要比曹操高明,因为“刘备的作假是权术与真心天衣无缝的结合”,在长阪坡一战中,赵子龙孤身一人从曹操大军的刀丛箭雨中救出了刘备的独子阿斗,而刘备接过孩子,马上掷之于地,骂道:“为汝这孺子,几乎损吾一员大将!”“刘备摔阿斗,是摔给众人看的,感动得赵子龙‘泣拜谢之’,说:‘云虽肝胆涂地,不能报也!’这一摔,要是摔重点儿,阿斗不死则伤,可是刘备摔得不轻不重,拿捏得恰到好处,可见他用心良苦.”郭老师说:“对曹操,是既厌恶他的奸诈残忍,又佩服他的强悍刚毅;对刘备,是既欣赏他的仁义宽厚,又讨厌他的伪善柔弱.”郭老师是在提醒我们,写人不能一边倒,千人一面就会落入模式化的窠臼,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奸人有优点,好人也自私,把握人物的特点,才能将人物写得丰满、真实、立体.
郭老师还将四大名著之间的人物进行横向比较,对人物的性格进行深入剖析. “如果把王熙凤比做曹操的话,薛宝钗就是刘备.”“守拙、装愚一整套,就很像刘备的行为方式,因为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用了种种方法,最突出的就是以退为进、守拙装愚的方法,能屈能伸.”“有人评价她像刘备,就是因为她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掩藏甚至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薛宝钗能够遵从自己的本分,适应社会.她“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守时,自云守拙”,“愚”恰恰是儒家传统的美德,这是说薛宝钗是一位儒家典范的淑女.这是将王熙凤与薛宝钗进行比照后得出的结论,再看林黛玉与薛宝钗如何比较吧.“林黛玉是一种****的结合体,从她的内心到她的外表,她的瘦弱,她的病态,她的忧郁,她的哀愁,都构成一种和谐的美.薛宝钗恰恰相反,从她的丰腴,她的健康,到她的渊博的学识,理性的思考,为人处事的方式,也都是一种无可挑剔的****统一.”“薛宝钗的博闻强识,超过了贾宝玉,也超过了林黛玉.”她能够成为皇宫才女之官的候选人,她所有的知识结构,林黛玉是没有的.从这点来看,薛宝钗还是一位才女.
薛宝钗很符合传统的儒家人格典范,还表现在她“会做人”.贾母口里说着如何疼爱林黛玉,却从未给黛玉置办过什么宴会,却大张旗鼓地张罗着给薛宝钗过生日,但薛宝钗也表现得很好.“贾母让薛宝钗点吃的东西,点听的戏,而薛宝钗不是点自己喜欢的,而是点长辈喜欢的.从贬义来说,这是专门迎合别人;从褒义来说,是有报孝之心,长辈喜欢的,我就应该喜欢.”她点的都是贾母喜欢的甜点,也点了贾母喜欢听的热闹的戏.薛宝钗还很善解人意,会帮人找借口,处理善后之事.例如,王夫人一句气话把金钏儿逼得投井自杀了,王夫人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薛宝钗来为闷闷不乐的王夫人找借口开脱罪责了;她先说王夫人是长辈,严加看管奴才,是金钏儿自己想不开自杀了,这与王夫人没关系;然后再说,人死了不能复生,再流泪再忏悔也没有用,最理性的方式是多给点钱,让她家今后过得好一点——这样,薛宝钗既开导了王夫人,得到了王夫的赏识,又果断地理性地处理了事情,从事情的发展方面来说,既然悲剧已经发生了,这样的处理方式和好.